top of page

再訪東門町

東門派出所的時代地景與歷史意義

Revisiting Tōmonchō
Historical Landscape and Significance of Dongmen Police Station

東門派出所作為目前嘉義市僅存的日治時代派出所建築,有其珍貴的文史意義,以歷史場域記述時代下的警察制度演變,以百年建物映照東門町的地域文化與街廓景貌。

嘉義遊廓的發展

過去,東門派出所鄰近清代諸羅城的襟山門一帶,為彼時商業經濟發展繁盛的區域,並鄰近著名景點「萬山倒影池」,是清代晚期一熱鬧繁華的街廓。

日治初期,隨政治中心由南向北更替,經濟重心則由東向西移轉。東門町鄰近區域逐漸發展為「遊廓」區。遊廓(ゆうかく)為「貸座敷」業的集中地點,可視為今日之風化區,聚集官方認可的遊女屋(妓院),吸引許多駐屯軍、職工造訪,商業行為與娛樂活動熱絡,人口往來頻繁。

日治中期,東門派出所選址於靠近萬山倒影池與遊廓之區域,推測是為便於管理風化場所與人口密集之地,以其地域位置表徵嘉義都市的發展歷程與日治時代警政監視、維安之功能。

保甲制度

日治時代臺灣警察制度仍保有清代晚期的保甲制度,並成為警察機關的輔助單位,協助官方警察管理治安。在此特殊制度下,東門派出所基地內完整保留派出所、保甲事務所、所長宿舍及員警宿舍等警察機關歷史建築,將日治時代的地方派出所制度以建築實體完整呈現。

清治遺構的挖掘—龍王廟

近代修復工程中,更發現東門派出所曾為清代「龍王廟」遺址。龍王廟主祀四海龍王,為佛教與道教信奉之神祇,源於古代龍神崇拜及海神信仰。古時,龍被認為具有掌管天氣的能力,若遇大旱或大澇的年景,人們以為龍王發威懲罰眾生,為祈求風調雨順,建有龍王廟以供奉。

東門派出所,以其歷史地域之重要性,成為日治時代管理維安的權力場域、常民祈願國泰民安的信仰中心。如今,藉由文史調研與場域的修復活化,東門派出所蛻變為文化基地,成為深化嘉義文史底蘊的場域、生活與藝術發生的現場。

TOP
尾端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