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門派出所建築歷史
拓印日治時代的社政景貌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Dongmen Police Station Architecture
Impression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Landscape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東門派出所」原為「嘉義警察署東門町警察官吏派出所」,創建於1923年(大正12年),現今位於嘉義市東區公明路236號。原建築物於1930年(昭和5年)嘉義大地震時受損嚴重,後於1931年(昭和6年)重建。整體建築配置除派出所外,還包含所長宿舍與二層樓員警宿舍各一棟。
東門派出所建築演變史是風格的、政治的、歷史的,藉由探究建築群的變化進程,得以明瞭日治時期的警政建築風格、地方仕紳之於社會的影響,以文史資料拓印出日治時期的社政體制與城市景貌。
1904
/明治37年
警備擴張,人民捐獻興建派出所
1901年(明治34年)前後社會正處警備擴張之時,派出所數量大增,經濟尚困窘的總督府財政難以負荷,因此「寄附」(捐獻)成為派出所建築的主要經費來源,並成慣例沿用至戰後。其中,以金錢與勞力的寄附居多,若以金額寄附,其負擔的標準一般是以居民每年應繳交的「地方稅」金額來衡量。
從〈嘉義東門街警察官吏派出所及廳舍敷地用土地寄附受納報告ノ件〉史料可得知,東門派出所初期的主要廳舍建築,包含派出所主體、便所,其經費便來自轄內居民的「寄附」。
1905
/明治38年
文人雅士聚集,詩社仕紳影響地方發展
彼時東門派出所位居嘉義街廓的經濟、娛樂發展重地,周遭地區多有文人雅士聚集。根據史料調查,捐獻興建東門派出所的寄附人裡分別有歐陽君蔚及謝保兩位地方仕紳仕紳。
歐陽君蔚為當時臺南州的漢醫師,曾在嘉義店仔口開業行醫,亦是嘉義當地詩社「羅山吟社」社員。「羅山吟社」設立於1911年(明治44年)每月聚會吟詩,也常與臺北、新竹、臺中、臺南的吟友一同詩酒酬酢,有諸羅懷古、吳季子掛劍、稻香園、問天等詩作,但因戰亂而散逸。而謝保推判應為當地仕紳仕紳,常於地方調解場合擔任證人、委員一職。
另方面,由調書所載錄之便所配置圖可得知,最初東門派出所之便所位置處於基地東北處,即現今所長宿舍位置。
1923
/大正12年
東門派出所喬遷新廳舍
根據1923年3月18日的《臺灣日日新報》記載,東門派出所早期為磚造,約有二十坪,於同年3月13日喬遷新廳舍、15日中午舉行落成儀式,並於當日開演梨園慶祝。
1930
/昭和5年
嘉義大地震建築群受損,修繕後舉行上棟式
1930年嘉義遭逢大地震,東門派出所因天災嚴重傾塌損毀,在向保甲民募集一千六百圓後,改以具抗震效用的木構造工法施作,即現今所見之中柱式桁架,並於1931年3月12日舉行祈福的「上棟儀式」。